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11日讯(记者 梁盈豪 实习生 李晓雅)“顺乎自然,心平气和”“我们终将上岸”……近日,“我随潮流来——戴泽的跨世纪目光”在深圳美术馆开展,热度超出预期,摘自戴泽先生自述的语录和两面布满小熊玩偶的墙等作品吸引众多市民前往拍照打卡,即使是工作日,看展的市民也络绎不绝。
据悉,本次展览汇集戴泽先生80余年艺术生涯的代表作,涵盖油画、水彩、素描等百余件珍贵作品,以“集体与个体的对话”为学术主线,通过五大板块系统呈现其如何平衡时代使命与个人艺术追求,折射20世纪中国艺术家的共同命题。展览创新采用“再语境化”策展手法,打破经典艺术史叙事框架,探索写实主义创作在新时代的创新性表达。展览还使用AI技术,动态展现了1953年徐悲鸿教授最后一课的珍贵历史照片,历史照片中的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时光在此刻凝固。
窦欣然是来自江苏的一名学生,她未来打算往艺术方向学习和发展,于是趁着暑假期间,来到深圳游玩,顺道参观深圳美术馆“开开眼界”。她表示,整个展览非常多元化,有很现代、潮流的元素,其中布满小熊玩偶的墙最让她眼前一亮。
戴泽艺术基金管委会主任、艺术策展人戴孟表示,“我们的展览用了传统的集体叙事和当代的个人叙事,即一明一暗两种设计风格呈现给大家。通过巨大的毛绒装置、喷绘、墙面的文字等装置和精巧的设计,跟观众产生互动。比如,有一件画了豹子作品我们将其挂得有些歪,然后用文字提示观众将其扶起,这样就是‘福报’(扶豹)。通过类似这种方式,让大家喜欢上这个展览,从而读懂艺术家和艺术家背后的故事,感受艺术的温度。”
展览还首次展出了陆鸿年和戴泽临摹的麦积山壁画。据介绍,现存于石窟的原作壁画已经模糊的完全看不清,此留存版本是目前在世唯一可以参考的图像版本,非常珍贵。
展览分为“艺术之源”“历史之思”“目击之象”“自然之叹”“山海之魂”五个篇章。开篇以戴泽艺术生涯的起点以及早期阶段为线索,呈现其求和任教初期的艺术启蒙与风格探索,聚焦戴泽艺术基因的形成,揭示其创作中“双重性”的源头。展览中部聚焦戴泽作为“集体叙事”的参与者与“个体叙事”的探索者角色,展现其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突出他对时代事件、社会风貌的记录与再诠释,以及在集体框架之外对艺术本体的持续追问,凸显其语言实验的连贯性。结尾则呈现了戴泽的动植物和自然风景作品,表现其对于自然万物的生命感知和“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时代豪情。
展览在深圳美术馆(新馆)三楼8-11厅展出,将持续至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