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湘湄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11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秦瑶)如果问罗湘湄生命中哪段时光最幸福,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来深圳后。
2008年,罗湘湄和丈夫杨炎辉带着对未来的期盼与忐忑到深圳,从梅林宏达苑一间月租400元的地下室开启她的深圳梦。17年过去,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已换成洒满阳光的自有住房,儿子考入名校,夫妻事业安稳,罗湘湄更在社区工作中找到了人生新坐标。
和千千万万个来深奋斗者一样,罗湘湄用双手筑就了她自己的深圳梦。
1
自学电脑做人事文员
罗湘湄出生于四川南充的小山村,父母离异,5岁起,她便扛起生活的重担:生火做饭、喂养牲口。幼年切猪草时在手指上留下的刀痕,至今清晰可见。
2002年,罗湘湄跟着堂姐到惠州打工,对城市的一切感到陌生新奇。当时互联网开始腾飞,电脑成为办公的必要工具,连涂改液和订书针都没见过的罗湘湄,凭着不服输的劲头自学电脑知识,从一名普通职员跃升为人事文员。
在惠州,罗湘湄结识了手机维修工杨炎辉,两人组建家庭,2005年迎来儿子的诞生。那时的深圳对她而言,只是电视里流光溢彩的遥远图景——高楼林立、街道宽阔、繁华热闹。她未曾奢望,命运之舟很快便将她推向这片奇迹之地。
2008年初,一个选择摆在了罗湘湄一家面前:杨炎辉的同学介绍了一份往来深港两地拉货的工作。惠州虽安身成本低,但深圳蕴藏着更大的机遇。经过彻夜权衡,为了儿子的未来,他们毅然决定闯深圳。
初到深圳,他们租住在梅林宏达苑的一间地下室里,月租400元。房间昏暗,常年不见阳光,家具只有一张床,电饭煲放在地上,空调和电冰箱更是奢望。为了不让饭菜在酷暑中变质,罗湘湄把饭菜装盒放在水盆里降温。
杨炎辉的工作需要根据订单安排出车时间,有时凌晨4时出车,甚至要夜宿香港。香港盒饭价格昂贵,一盒素菜都要几十元,杨炎辉不舍得买。罗湘湄每天早早起来备好一日三餐,让丈夫带在路上吃。为了精准配合丈夫的工作时间,罗湘湄的手机里设置了十几个闹钟,从凌晨3时一直排到深夜。
“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早日攒够钱,住进有阳光的大房子。”罗湘湄回忆道。这份朴素的愿望,支撑着他们在清贫与忙碌中并肩前行。